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县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69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曾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提案》(第069号)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委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集中力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县内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一、统筹规划布局,强化科学设计
一是全县高标准农田项目统一规划布局。为持续推进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统筹兼顾我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我委编制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了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区域和任务,深入挖掘了我县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耕地的潜力。2019年以来,全县已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37个,正在建设项目7个,已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储备库项目10个,其中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6个,建设面积5万亩,涉及平凯、清溪场、溶溪、龙池、雅江、石耶、梅江、膏田、宋农9个乡镇(街道)17个村(居)。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7个,建设面积4.4万亩,涉及清溪场、平凯、龙池、梅江、龙凤坝、钟灵6个乡镇(街道)42个村(居),目前已完成3.5万亩。2024年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万亩,其中,国债项目已开工建设,建设面积为1.2万亩,普通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待市农委下达资金后即可实施。计划2023-2027年新建和改造提升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为巩固和提高我县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做实做细高标准农田设计方案。我委提出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市农委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规定,突出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为重点建设内容,按照“以用定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目标,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成一批“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生态友好”的现代粮油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区。通过实行镇、村、经营主体、农户代表、设计单位、县级部门六方参与,严格把控项目规划设计关,鼓励村集体和农户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督促乡镇(街道)对项目区域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并认真做好“三到位”工作,通过六方多次开会讨论和现场核实不断优化初步设计方案,待方案基本确定后再会同市农委、县规资、县水利、县林业、项目区乡镇(街道)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建设领域专家进行市县联合评审,进一步提高初步设计质量,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设计概算的精准性和工程措施的合理性。通过以上措施,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基本做到了与我县实际生产要求相对应、与当地群众需求相统一。
二、坚持多措并举,落实工程质量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秀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立由县政府领导,县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水利、交通等部门和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定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度会,统筹领导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县农业农村委组建4个专项工作组,全程到施工现场督促指导。属地乡镇(街道)落实包村干部全程跟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县、乡、村三级联动,充分保障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明确建设要求。招投标工作顺利结束后,我委将组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跟审单位、施工单位参与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等相关会议,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对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地力提升等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进行施工,并对工程质量负总责,组织施工单位到已建成高标项目区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强调关键环节,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三是落实中介机构职责。设计单位:明确相关设计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指导,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及时给出相关意见,并进行技术变更。监理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组建项目监理部,配备项目监理员,并派驻现场人员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管,按照现行监理规范的要求,完成本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各工序各部位的监理工作。通过采取旁站、巡视等形式进行监督建成,形成监理日志、月报、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监理例会等,确保项目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投资都能如期完成。跟审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外观质量,定期报告完成情况,对进度投资进行控制。四是实行竣工验收制。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将组织各单项工程进行四方验收。项目完工后,在县级初步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市农业农村委将采取听取介绍、当面质询、查阅档案、现场核查、测试运行、实地走访、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情况、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内页档案编制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工作的评价。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按照市农委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
三、推动产业发展,落实管护机制
一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增加土地流转收入、拓宽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空间。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后,粮油种植户积极性不断提高,加之县政府出台了粮油补助政策,近年来我县粮油种植大户不断增多,规模种植基地面积不断增大。特别是2022年以来,通过实施“四改”,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改造后的项目区集中流转经营达80%以上,稻油轮作、稻渔综合种养、稻菌轮作、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等多种经营模式涌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不断提升,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3年以来,我委高标准农田项目采取“施工总承包+现代农业产业运营”模式,引进了大型农业企业对我县高标准农田进行施工和运营,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持续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发展。二是落实管护责任。近年来,根据《农田建设管理办法》《2023年农田建设补助项目指导意见》文件有关规定,我委严格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县级人民政府对建后管护负总责,县农业农村委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的业务主管部门,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为建后管护的监管主体,承担行政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建后监管职责、负责监督、检查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责任的落实。管护主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护资金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行承担;管护主体为村委会的,管护资金由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资金解决,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审核同意后拨付,管护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2023年度秀山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项目涉及我县2019-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总面积7.19万亩,总投资23万元,相关乡镇街道已按要求进行申请并落实。下一步,我委将继续争取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积极解决我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资金问题。
此答复函已经县农业农村委白开锋主任审核,并经县政府分管领导陈茂副县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6月28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版权所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主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410002 ICP备案:渝ICP备1801575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4102500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