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部门街镇 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机器人 繁體版 支持IPV6
首页>专题专栏>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项目>县级
莲花闹
日期:2024-07-03

莲花闹,是一种说唱兼有的传统曲艺艺术。在秀山地区,从清末开始广为流传,出现了专门从事唱戏文的叙事性“莲花闹”的职业盲艺人,演唱民间故事。秀山“莲花闹”以“曲艺本调”“曲艺哭调”为主要曲牌,同时吸收了民间小调和采茶戏音乐,唱腔婉转、流畅,善于叙事,宜于抒情,且用方言说唱,加之形象的动作,生动风趣,引人入胜,特别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演出形式有单曲、彩唱两种。单曲只由一人演唱故事,唱词采用叙述体;彩唱是由歌者二、三人,分饰为旦、丑两种角色,分包赶角,略如戏曲,重插科打诨,以资笑乐。曲调比较简单,只有上下句。常用板眼有“慢三眼”“垛板”“散板”等。腔调有“平调”“悲调”之分。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秀山方言来合辙入韵。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颇合当地人的口味。

秀山莲花闹内容主要为劝世文,扬善惩恶,因果报应,拜求施舍,吉祥口彩等。其传统曲目主要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增广贤文》等。同时,莲花闹曲调被秀山花灯音乐广泛接纳,尤以小兰“肉莲花”最为明显。主要传承人有简兴江等人。


政策推荐
热门词汇
最新政策
换一换

版权所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主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410002 ICP备案:渝ICP备1801575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4102500278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