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部门街镇 无障碍 适老版 智能机器人 繁體版 支持IPV6
首页>专题专栏>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项目>县级
凉桥花灯戏
日期:2024-07-03

凉桥位于秀山西部大山——太阳山北麓,群山环抱,溪流纵横,森林茂密,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毗邻,交往频繁,故这里的花灯戏与上述毗邻地区的花灯戏有着比较深入的交流。

它的旦角古时为“玉女”身份,丑角为“金童”身份。群众都认为是“金童玉女跳花灯,又送银来又送金”,是个好兆头,花灯戏艺人也因此感到荣耀,故花灯戏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后来“金童”“玉女”身份逐渐演变为“旦、丑”关系、“兄、妹”关系、情侣关系乃至“公、孙”关系。

很早以前,表演花灯戏时旦角右手执折扇,左手拿三角令旗,后来改为彩巾。丑角表演时不拿道具,名曰“徒手花灯”。隘口花灯戏的表演多在堂屋、院坝和方桌上进行。演员服饰大致与清溪花灯戏班一致。凉桥花灯戏的道具中,主灯为两盏公、母灯,又称日、月灯,形状为四方形,扎制和装饰都很精巧,是秀山花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制。

因地处高山地带,这一地区的花灯戏曲调节奏旋律高亢、明亮,带有浓厚的“山野风”特色,深受“薅草锣鼓”“傩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花灯戏音乐有着劳动号子、傩戏的声腔和元素,古朴而悠扬。其打击乐,大小锣由一人敲打,技巧纯熟,打法灵巧别致,为全县花灯戏班所独有。

舞蹈动作受山区上坡下坎的影响,表演花灯戏时的着力点在脚掌上。丑角不用蒲扇,徒手在胸前“绾线扒子”。旦角的颤步、碎步,形态优美乖巧。丑、旦以“狮子滚雪球”“推帕谢花子”为主,在方桌上完成“走桌边”“转圈圈”,动作灵活多变,舞蹈情绪欢悦。在表演前加有狮子灯“撵场”,表演中穿插“车灯”“花杆”(即“莲宵”,竹竿的两端装有铜钱,舞动时有明快的节奏感),内容丰富多样,场面热闹,引人入胜。

出灯前请道师择日子,并忌讳初三出灯,烧灯不在正月十五而在正月十六。供奉的牌位与众不同,有正乙冲天起教主放风火院内、罗明戏子老龙神君、前朝管灯康太保、后头管灯是罗成、灯火院内一切神祇、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和前朝后教历代主师等神位。表演的顺序须按启灯、出灯、辞灯、烧灯的顺序进行,而每一序列之间又有许多具体的程序。它是秀山花灯戏班中表演最完整的代表,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政策推荐
热门词汇
最新政策
换一换

版权所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主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002410002 ICP备案:渝ICP备18015756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4102500278号

微信公众号